close

~~大乘/小乘~~

7W9A8080-a-b  

 

~~大乘/小乘~~

 

大乘就是大車之義

 

小乘就是小車之義

 

其實没有<小乘>之名小乘是大乘人們給它起的名

 

其正確名稱是<部派佛教>或部派名儀叫它做<分別說部>

 

不論是佛教徒或是非佛教徒大都份人皆無法真正理解它的真正的差別

 

大乘的經典:般若 法華 華嚴 寶積 涅槃 大集 經集 密教的八部類

 

小乘的經典:在大乘以外的經典在方便上稱它做小乘經典

 

小乘的經典大體上是為出家教團而講說的,但是它却,一應,以現實描寫為目標,並没有從常識世界離得很遠。它的教義是教訓的實際的。神秘和奇蹟要素並不是没有,大體上被統一在日常經驗場地上。雖然說瞑想(襌定,三眛),却很少說靈的體驗內容。

 

大乘的經典它的根本特質可以說是瞑想體驗的描寫。他們想將超越日常經驗的世界用活生生具體的形象將它表現。譬如佛陀常提及的居於十方無數世界(例如:西方極樂世界/淨琉璃世界/兜率淨土)的無數佛陀,菩薩和諸神,半神,其他生物等。非佛教徒讀大乘經典時會以為它所說的只是神話。反之,要將大乘經典看做是日常經驗以外瞑想對象的具體的描寫的話,才能找到解釋的鑰匙

 

於小乘佛教叫做佛陀的唯有釋迦牟尼一人,其他是出現於往古過去世的傳說的過去六佛陀,和被約好將在未來世出現的彌勒而已。其他的沒有可能做佛陀。但是這種決定是教團組織固定以後的事,從更早的說述來看,都以為聽佛陀說法而逹到正覺人們的心境與佛陀旳心境之間是没有任何分別的。也許大乘的得到解脫的任何人都有做佛陀可性的想法是佛教本來的面目也說不定。

 

「菩薩」大乘經典是以任何人都可以做佛陀為他的前提。換言之任何人都是菩薩『佛陀的後補』

 

「菩薩」一語於小乘經典除指成道以前的釋迦牟尼佛陀以外没有用它。

 

菩薩行大都是以六種波羅蜜多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襌定/智慧。波羅蜜多的意思是『完成』『為完成而實踐』或『到逹彼岸』。

 

波羅蜜多是包括自我犠牲在內的布施為前提,所以菩薩行所要求的是對於別人的服務───將自我解脫犠牲也在所不辭───。經常要使利他在自利之前。它與小乘佛教的唯追求超世間的解脫不同的就在於這一點。

 

所有佛教徒都在某種意思追求理想。這種理想狀態叫做解脫,涅槃或法界等。

 

小乘佛教的人們將現實界分析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並相信能以實感使可執着的『我』不存在於現實界,而體得理想界。所謂想在虛無中找到理想界。

 

大乘的人們却與它相反地將現實界做其實虛無觀察。他們以為現實界只是現象(空),是事先約好的(假)不是真正意思的存在。將它看做有和看做無都是錯誤的。真實是在於離開有和無的所在(中道)。理想界是絶對的,因為超越所有的思考和語言,所以才是絶對的真實。但是又因為理想界是一切,所以離開理想界其他並没有現實界。反過來說離開現實理想便不存在。但是在這個場合所說的現實却不是很多人們所無反省地感受的所謂現實(從理想界看是錯覺),要像上面說的那樣透過空,假,中道的批判而開示的才是真正的現實。而這種現實即理想的大乘思想,徹底地與大眾一同存在,而與想在這裡找到它的菩薩理念───自利利他圓滿───一致。

 

其實從另一個面向看佛法是很哲學的,『中觀論』『唯識派』都是很深的哲學理論,在牟宗三教授著作的『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對佛法有很深的剖析。

 

謫自談談佛經/渡邊照宏   104/05/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靈滴落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